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,科學謀劃河南未來發展,描繪出了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河南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。各地黨員干部在學習討論中紛紛表示,一定要按照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,銳意進取、百折不撓,向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闊步前進。
“全會提出要在全國新增長極培育上實現更大跨越,主動順應我國發展格局的深刻變化,聚焦發展方式轉變和增長動力轉換,挺起產業發展‘脊梁’,這讓我們備受鼓舞、倍感振奮!”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劉文祥說,我們一方面實施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模式,確保優質企業“引得進、留得住、發展好”;另一方面聚焦產業培育,探索實施科技創新“一臺兩器一園區”的“121”發展模式,著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,全面構建示范區(高新區)的現代產業體系,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濟源天壇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慧華表示,挺起產業發展“脊梁”,他們正在行動。該街道堅持大抓黨建的鮮明導向,圍繞打造千億級鋼鐵加工園,狠抓工業項目;全力招商引資,積極走出去、引進來,先后對接項目15個;成立商務服務中心,打造最佳營商環境,積極落實各類優惠政策,讓“黃金政策”發揮“黃金效應”。
“全會明確了建設現代化河南的清晰路徑與美好愿景,也給基層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點。”認真學習全會精神后,駐馬店市驛城區水屯鎮黨委書記孫浩表示,下一步要在鄉村振興上補短板、強根基、下功夫,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長效鞏固脫貧成果;大力發展蔬菜、林果種植等特色產業,利用該鎮近郊優勢,發展成為市區的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;加強對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引入與培育,延鏈補鏈促進三產融合;更加注重對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,為鄉村振興積蓄人才力量。
剛剛榮獲2020年全國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稱號的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、研究員程相文,已經84歲高齡。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始終致力于玉米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,至今仍奮戰在玉米育種一線,曾與袁隆平等一同被評為改革開放以來“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”。“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,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。”程相文說,貫徹全會精神,鶴壁市將繼續深入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不斷提高種業創新水平,加快優質品種成果轉化,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、保障糧食安全貢獻科研力量。
沈丘縣農商銀行董事長張永政說,沈丘縣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,要繼續提升農業質量效益,扛起糧食生產重任,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展示新擔當、新作為。他表示,將加大實體經濟扶持力度,為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提供金融保障;同時,持續拓展幫扶范圍,為更多農村種植養殖項目注入源源不斷的“金融活水”。
全會提出要在鄉村振興上實現更大突破,這讓臨潁縣佳圣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曉東非常振奮。這兩年,他加入了糧食聯合體,積極探索推廣種植新模式,大力發展現代農業。李曉東說,今后他將繼續和科研院所合作,帶動周邊農戶科學種田,保障糧食安全,助力鄉村振興,為加快實現農業強省目標作出“新農人”的新貢獻。